个人登录 | 注册
机构登录
《人口与社会》 11-14 2025年第1期 2025 1 人口与社会 |
---|
人口安全人口负增长低生育率人口区域增减分化老龄化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 |
作者: 王金营 |
摘要: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负增长、少子老龄化和区域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人口新形势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守牢人口安全底线,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1月16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指出:“人口安全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大国兴衰往往受到人口状况的深刻影响,要将人口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范畴加以谋划。”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化人口安全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导。为此,农工党中央人口均衡发展工作委员会与南京邮电大学在北京共同举办首届“人口安全与健康”研讨会,专家们就人口安全与健康的内涵、风险及应对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整理出部分专家有关人口安全的主题发言,摘录重点内容并经专家审定,以笔谈的形式分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期待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参考与决策建议。 |
《人口与社会》 1-6 2025年第1期 2025 1 人口与社会 |
---|
人口安全人口负增长低生育率人口区域增减分化老龄化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 |
作者: 原新 |
摘要: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负增长、少子老龄化和区域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人口新形势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守牢人口安全底线,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1月16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指出:“人口安全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大国兴衰往往受到人口状况的深刻影响,要将人口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范畴加以谋划。”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化人口安全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导。为此,农工党中央人口均衡发展工作委员会与南京邮电大学在北京共同举办首届“人口安全与健康”研讨会,专家们就人口安全与健康的内涵、风险及应对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整理出部分专家有关人口安全的主题发言,摘录重点内容并经专家审定,以笔谈的形式分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期待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参考与决策建议。 |
《人口与社会》 6-11 2025年第1期 2025 1 人口与社会 |
---|
人口安全人口负增长低生育率人口区域增减分化老龄化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 |
作者: 陈功 |
摘要: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负增长、少子老龄化和区域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人口新形势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守牢人口安全底线,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1月16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指出:“人口安全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大国兴衰往往受到人口状况的深刻影响,要将人口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范畴加以谋划。”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化人口安全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导。为此,农工党中央人口均衡发展工作委员会与南京邮电大学在北京共同举办首届“人口安全与健康”研讨会,专家们就人口安全与健康的内涵、风险及应对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整理出部分专家有关人口安全的主题发言,摘录重点内容并经专家审定,以笔谈的形式分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期待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参考与决策建议。 |
《人口与社会》 14-18 2025年第1期 2025 1 人口与社会 |
---|
人口安全人口负增长低生育率人口区域增减分化老龄化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 |
作者: 段成荣 、盛丹阳 |
摘要: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负增长、少子老龄化和区域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人口新形势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守牢人口安全底线,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1月16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指出:“人口安全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大国兴衰往往受到人口状况的深刻影响,要将人口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范畴加以谋划。”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化人口安全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导。为此,农工党中央人口均衡发展工作委员会与南京邮电大学在北京共同举办首届“人口安全与健康”研讨会,专家们就人口安全与健康的内涵、风险及应对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整理出部分专家有关人口安全的主题发言,摘录重点内容并经专家审定,以笔谈的形式分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期待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参考与决策建议。 |
《人口与社会》 18-22 2025年第1期 2025 1 人口与社会 |
---|
人口安全人口负增长低生育率人口区域增减分化老龄化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 |
作者: 沙勇 |
摘要: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负增长、少子老龄化和区域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如何正确认识人口新形势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守牢人口安全底线,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1月16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指出:“人口安全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大国兴衰往往受到人口状况的深刻影响,要将人口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范畴加以谋划。”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化人口安全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导。为此,农工党中央人口均衡发展工作委员会与南京邮电大学在北京共同举办首届“人口安全与健康”研讨会,专家们就人口安全与健康的内涵、风险及应对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整理出部分专家有关人口安全的主题发言,摘录重点内容并经专家审定,以笔谈的形式分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期待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参考与决策建议。 |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943-950 2024年第4期 2024 4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
---|
语音识别残差Mel倒谱系数特征筛选增减分量法 |
作者: 朵琳 、马建 、韦贵香 、唐剑 |
摘要: 针对在复杂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准确率低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增减残差Mel倒谱融合特征的语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增减分量法筛选关键语音特征,然后将其映射到Mel域-残差域空间坐标系中生成增减残差Mel倒谱系数,最后将这些融合特征用于训练端到端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噪声类型和信噪比条件下均显著提高了语音识别准确率及性能,在-5 dB低信噪比条件下,语音识别准确率达73.13%,而在其他噪声条件下的平均语音识别准确率达88.67%,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
《城市观察》 86-99 2024年第1期 2024 1 城市观察 |
---|
京津冀人口流动区域人口格局 |
作者: 杨卡 |
摘要: 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2018年腾讯出行大数据,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间及对区外人口流动的热度和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的对外迁移热度呈现显著的层级分布特征;城市规模和交通影响力与对京联系强度的关联性较强,距离邻近性对第二层级城市对外联系的影响较大;汽车方式的对外人口流动网络受距离律影响显著,与周边城市联系热度较高;飞机、火车等对外联系方式则更符合经济律特征,区域内城市通过飞机和火车方式与全国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联系紧密;区内人口流动网络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部大凝聚子群以及东部、南部的3个小凝聚子群,群内联系紧密;区域人口迁移网络以北京—廊坊—天津为核心,以“京津石三角形”区域为密集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1-117 2015年第4期 2015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阶层分化人口迁移“乡-城”迁移层级迁移 |
作者: 夏柱智 |
摘要: "乡—城"迁移假定农民由乡村向城市迁移,这一假定遮蔽了实践中农民迁移方向的多元性,阶层分化是基本影响因素。以武陵山区龙马乡为例,田野调查发现公共品供给贫困,农民普遍要求迁移。然而实践中农民迁移路径受制于农户拥有的初始资本和可持续生计来源,不同阶层农民的迁移路径呈现层级性。农民迁移在目的地上表现为从城镇、中间集镇到中心村的地域层级,各迁移路径性质分别是非农化迁移、过渡性迁移和农村内部迁移,这种农民迁移实践可以归纳为"层级迁移"。层级迁移是农民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农民迁移基本规律。 |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17-21 2016年第3期 2016 3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
---|
阶层分化流动人口城镇化 |
作者: 雷小雪 、江易华 |
摘要: 我国农村流动人口是一个阶层数量庞大且内部已经出现分层现象的群体。通过数据和理论研究发现,职业、收入方式及权利的变化影响着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阶层化的发展,这种分化主要通过其人际交往圈子、消费模式、价值取向的差异表现出来。这一群体出现的阶层分化与城镇化推进存在着现实困境。针对其城镇融入、身份认同等问题,从教育、文化价值观念及制度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华东经济管理》 48-52 2014年第7期 2014 7 华东经济管理 |
---|
人口老龄化房价区域效应 |
作者: 邹瑾 |
摘要: 文章采用200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发现:老龄化所导致的房价波动滞后于老龄化进程,各年龄阶段人口比例对房价均产生正向影响,但不同年龄阶段在不同区域的解释力度不尽相同。对此实证检验结果,文章认为可以从我国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与投资渠道匮乏、人口家庭结构小型化以及城市集聚效应等方面进行解释,并以前瞻性政策加以应对。 |
《农业与技术》 235-236 2014年第12期 2014 12 农业与技术 |
---|
GIS东北区域人口模型 |
作者: 李春娥 、王海燕 |
摘要: 本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我国东北综合经济区相关因子(自然和经济因子)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并形成与人口分布密切相关的关键因素和人口数学模型,最后对人口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论如下:(1)关键指标包括GDP、jw(大于0℃年积温)和居民区面积;(2)人口模型:(为GDP,为jw,为居民区面积)(3)人口分布特点:年积温偏高、交通较便利、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年积温偏低、地势起伏较大的丘陵、山地区域人口分布较稀少。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44 2011年第4期 2011 4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台湾都会区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区域人口密度函数 |
作者: 汤韵 、梁若冰 |
摘要: 通过构造区域人口密度函数,分析了台湾地区6个主要都会区近30年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小都会区逐步取代大都会区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新兴区域;而且,台北等大都会区城市中心人口增长已陷于停滞,并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而中小都会区仍处于人口向都会区及其中心集聚态势。这样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主要与城市的集聚经济及大城市的规模不经济密切相关。 |
《开发研究》 71-80 2024年第4期 2024 4 开发研究 |
---|
人口结构区域创新效率区域异质性空间效应 |
作者: 张永凯 、成冠男 |
摘要: 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而人口结构是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双固定效应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究人口结构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受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人口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而人口老龄化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抑制作用。人口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还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关系。人口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人口集聚在中部地区出现抑制效应,西部地区与基准回归的结果一致。人均受教育水平、人口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其中,人均受教育水平促进周边省份区域创新效率,人口集聚则产生抑制作用;老龄化和城镇化水平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 |
《新疆财经》 62-71 2018年第2期 2018 2 新疆财经 |
---|
新疆人口与产业匹配性区域差异 |
作者: 敬莉 、王宇 |
摘要: 本文从人口与产业要素空间分布的匹配性视角来衡量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大小,并提出3个影响区域差异的基本假设。选取2000年—2014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模型验证了3个假设。实证结果表明:人口流动壁垒的降低会拉大新疆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资本边际产出增大会缩小新疆的区域差异;区域政策的出台会使新疆区域差异在"震荡性"过程中减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显著改善了区域差异等。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103 2021年第4期 2021 4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人口老龄化区域经济增长资本投资人口流动 |
作者: 王云多 、马玉洁 |
摘要: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不可避免地受老龄化的影响。为了考察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影响经济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首先,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包含投入要素变动的理论模型,提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流动人口的关系同地区经济产出乘数相关;其次,构建2009年至2018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认为不同地区经济产出乘数具有差异性,进而得出资本投资变动同劳动数量变动存在地区差异性的结论。政府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调整人力资本、物资资本、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从而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形势下获得经济发展。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49-55 2019年第3期 2019 3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
---|
增减挂钩土地指标土地财政区域补偿机制易地扶贫搬迁 |
作者: 王向阳[1] 、夏柱智[2] |
摘要: 将增减挂钩政策引入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本质上是一场由省级政府统筹、以土地指标为媒介、引导发达地区城市有序向特定贫困落后地区农村转移或分享部分原本属于城市地区土地财政剩余的政策实践过程,即土地财政再分配。从湖北各地实践来看,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为特定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有效满足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收缩背景下城市开发所产生的土地指标需求,同时有助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湖北地方实践为典型代表的增减挂钩政策实践,混淆了超常规政策背景下扮演对口帮扶角色的区域补偿机制与土地价值本身。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增减挂钩政策的行政调控本质,合理安排指标交易规模,灵活把握政策要求,有效控制政策风险,充分发挥政策预期效果。 |
《开发研究》 84-90 2017年第6期 2017 6 开发研究 |
---|
人口迁移城乡区域发展收入趋同社会分异 |
作者: 苏红键[1] 、黄晓梅[2] 、 |
摘要: 考虑中国大规模的人口快速迁移引起了一系列城乡区域发展问题,笔者研究了人口迁移与城乡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各个区域层面的收入差距均表现出不断缩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将Harris&Todaro的二元结构模型扩展到区域层面,利用中国各省和城市面板数据验证了人口迁移与城乡区域收入趋同的关系。进一步反思发现,人口迁移促进城乡区域发展趋同,主要表现在平均收入趋同方面,而伴随人口迁移的农村病、城市病、不完全城镇化等社会分异则日益凸显。最后,提出要逐步降低制约自由迁移的制度约束,提高迁移的效用水平;支持和鼓励举家迁移、就近迁移等幸福迁移模式;考虑人口迁移过程中个体收入差距问题,要积极统筹城乡贫困治理。 |
《水土保持通报》 186-188,197 2008年第3期 2008 3 水土保持通报 |
---|
水资源人口经济区域匹配喀斯特 |
作者: 周亮广 、梁虹 |
摘要: 贵州省地处喀斯特山区,地表水渗漏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开发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总量和利用量差别较大.两个不同指标下水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匹配差异显著.贵州省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喀斯特的强烈发育,使其水资源开发利用量远不能满足人口需求;同时,其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水平亦远不能满足人口的需要.人口因素是贵州省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喀斯特环境与人口压力和落后的经济发展相耦合,导致贵州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与其人口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
《人口与社会》 94-106 2022年第1期 2022 1 人口与社会 |
---|
人口分布区域经济城镇化人口地理经济地理重庆市 |
作者: 吴华安 、秦雪华 、朱明东 |
摘要: 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研究对揭示人口空间分布的规律、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年以来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结合2000年以来重庆市各区县经济数据,运用人口分布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和耦合指数,分析重庆市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重庆市人口呈现出“总量升、比重降”“渝西多、渝东少”和“一区增、两群减”的特征;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呈“一区高、两群低”的特点,耦合指数呈“一区降、两群升”的趋势;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不断提高,表现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县数量不断增多。为此,需进一步加强重庆市“一区两群”之间及其内部各区县人口与经济的系统分析、精准定位和分类施策,不断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
《新疆农垦经济》 9-14 2014年第6期 2014 6 新疆农垦经济 |
---|
城乡均衡区域演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作者: 何一鸣 、高少慧 、赖丹珠 |
摘要: 城乡区域均衡的实质是农村与城市两大区域市场的一般均衡,它除了在空间层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之外,还是一个交易费用内部化与区域分工机制的型构过程。城乡二元结构与收入差距变化是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而发生改变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制度供求非均衡状态通过一系列制度变革之后最终实现制度供求均衡的动态过程。户籍制度、农地产权和公共福利体系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因子。因此,通过在"户籍—地权—福利"三个维度上的变革,最终以最小的交易费用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的转变。 |
题名 | 作者 | 来源 | 数据库 | 操作 |
---|
1 | 对于中国低生育率和负增长下人口安全的认识 | 王金营 | 《人口与社会》 2025年第1期 | 期刊 | |
2 | 高度重视人口安全隐患 | 原新 | 《人口与社会》 2025年第1期 | 期刊 | |
3 | 加强新时代社会治理效能,促进人口安全发展 | 陈功 | 《人口与社会》 2025年第1期 | 期刊 | |
4 | 亟需重视陆地边境人口减少问题 | 段成荣 、盛丹阳 | 《人口与社会》 2025年第1期 | 期刊 | |
5 |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下的人口安全: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 沙勇 | 《人口与社会》 2025年第1期 | 期刊 | |
6 | 基于融合特征ADRMFCC的语音识别方法 | 朵琳 、马建 、韦贵香 、唐剑 |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4年第4期 | 期刊 | |
7 | 京津冀区域日常人口流动网络及其结构特征 | 杨卡 | 《城市观察》 2024年第1期 | 期刊 | |
8 | 阶层分化与农民层级迁移 | 夏柱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 | 期刊 | |
9 | 阶层分化背景下农村流动人口城镇化探究 | 雷小雪 、江易华 |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 | 期刊 | |
10 | 人口老龄化与房价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 邹瑾 |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第7期 | 期刊 | |
11 | 基于GIS的中国东北区域人口模型研究 | 李春娥 、王海燕 |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2期 | 期刊 | |
12 | 台湾都会区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及其原因探析 ——基于区域人口密度函数的分析 | 汤韵 、梁若冰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 | 期刊 | |
13 | 人口结构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 | 张永凯 、成冠男 | 《开发研究》 2024年第4期 | 期刊 | |
14 | 人口与产业空间分布的匹配性探析 ——基于新疆区域差异视角 | 敬莉 、王宇 | 《新疆财经》 2018年第2期 | 期刊 | |
15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 王云多 、马玉洁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 | 期刊 | |
16 | 土地财政再分配:增减挂钩与易地扶贫搬迁关联机制探析--基于湖北易地扶贫搬迁实践的分析 | 王向阳[1] 、夏柱智[2]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 | 期刊 | |
17 | 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收入趋同与社会分异 | 苏红键[1] 、黄晓梅[2] 、 | 《开发研究》 2017年第6期 | 期刊 | |
18 | 贵州省水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区域配置状况分析 | 周亮广 、梁虹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年第3期 | 期刊 | |
19 | 重庆市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吴华安 、秦雪华 、朱明东 | 《人口与社会》 2022年第1期 | 期刊 | |
20 | 城乡区域均衡演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基于一个制度供求转变的理论模型 | 何一鸣 、高少慧 、赖丹珠 | 《新疆农垦经济》 2014年第6期 | 期刊 |
出版物经营(出版物批发、出版物互联网销售)新出发(鄂)批字第1073号 电子出版物制作(鄂)电制证字第001号 音像制品制作(鄂)音制证字第01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鄂)字第009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