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登录 | 注册
机构登录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0-49 2020年第4期 2020 4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
文化空间文化变迁西江苗寨 |
作者: 刘晓妍 |
摘要: “文化空间”本义是指具有文化意义的特有场所、活动、时间等,是支撑社会文化存在的隐性支柱,它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西江苗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这个“文化空间”背后隐藏着当地苗族深层次的文化逻辑和生存智慧.在旅游开发背景下,西江苗寨的“文化空间”因多重逻辑的推动发生了明显变迁.以西江苗寨的神性“文化空间”为切入点讨论西江苗寨“文化空间”的变迁,并对其变迁的动因以及变与不变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保护西江苗族传统文化和发展当地民族旅游经济.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1-25 2012年第9期 2012 9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
化屋苗寨民间信仰四维建构 |
作者: 汪春春 、黄秀蓉 |
摘要: 在化屋苗寨,民间信仰一直普遍存在,其主要内容包括神山、神树、风水等自然崇拜及信鬼、祭祖等祖先崇拜和开大门、占卜等民间普遍俗信。这里借用物理学中的"四维"概念,以空间和时间为线索,分析化屋苗寨繁芜的民间信仰是如何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被建构成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的。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6-31 2012年第9期 2012 9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
化屋苗寨民间信仰四维建构 |
作者: 罗钰坊 、梁正海 |
摘要: 土家族传统妇幼保健知识是土家族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并传承下来的关于妇女和儿童的医疗知识和实践经验。土家族传统妇幼保健知识类型多样,在文化特性上充分体现了地方性认知的特点,对弥补现代医药之足,促进土家族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8-92 2017年第4期 2017 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
西江苗寨旅游开发研究述评 |
作者: 周真刚 、罗宇昕 |
摘要: 从贵州西江苗寨的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保护、旅游扶贫及贫富差异、西江"文化品牌"、西江开发管理制度、旅游开发利益分配及总体效用最大化等这几个方面,分析了2004年至2015年间西江苗寨旅游开发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对今后深化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
《村委主任》 145-147 2023年第3期 2023 3 村委主任 |
---|
乡村振兴西江苗寨文化展演旅游 |
作者: 杨桂花 、杨孝军 、陈艳丽 |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寻求适合本地特色和资源的发展路径。西江苗寨作为一个民族文化旅游景点,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促进苗族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文章以西江苗寨为例,立足西江苗寨的歌舞文化,探讨苗族歌舞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意义,并收集整理西江苗寨歌舞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包括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替传承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西江苗寨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西江苗寨歌舞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47 2025年第2期 2025 2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民族旅游妇女幸福感混合研究西江苗寨 |
作者: 范香花 、许春晓 |
摘要: 旅游地居民幸福感是评价旅游业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采用质性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探讨民族旅游地区妇女幸福感的生成机理及影响机制。基于后实证主义扎根理论方法,借助Nvivo12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确定了民族旅游地区妇女幸福感来源结构(即家庭幸福、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地方优越感)及幸福感生成机理的理论框架。为进一步确定该机理的合理性,借助于Smart-PLS 4软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民族旅游地区妇女幸福感生成理论框架所构建的假设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模型解释力及模型预测关联性;旅游发展对民族地区妇女幸福感生成的影响以间接为主,地方优越感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维度,民族认同是提升地方优越感的关键影响变量。研究对于提升民族旅游地区妇女幸福感水平有重要的启示。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6-91 2016年第1期 2016 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
民族旅游民族村寨苗寨黔东南民族文化 |
作者: 田敏 |
摘要: 郎德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民族旅游与民族社区建设紧密相关,涉及村容村貌、民居保护、传统道德、村治民主、社区保障等方面,同时也使许多濒临失传、消亡的苗族传统习俗得到了再生,从而促进了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村寨旅游发展遭遇瓶颈,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地区间的战略协作,资源的低级运用,旅游开发品位不高、深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定位不明。为此,应努力转型升级,实现双赢,具体内容包括:注重与区域间的合作,在旅行线路安排上注重发挥民族文化博物馆功能,贯彻民族生态博物馆理念,定位旅游形态和旅游品牌。 |
《凯里学院学报》 46-51 2023年第1期 2023 1 凯里学院学报 |
---|
村寨博物馆西江苗寨博物馆集群 |
作者: 杨贵芝 、刘银丽 、杨亮 |
摘要: 从政策引导、民族村寨旅游的推动和社区主体的文化自觉等方面探讨西江苗寨博物馆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西江苗寨博物馆集群形成活旅兴文、多元交互体验的发展路径,实现社区主体的文化自觉,对乡村振兴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08-112 2019年第2期 2019 2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
地笋苗寨民间信仰社会有序化 |
作者: 俞晖 |
摘要: 社会有序化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作为社会有序化的重要辅助手段,民间信仰对受众群体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乡村社会的秩序维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地笋为例,对地笋民间信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功能进行探讨,既是我们了解地笋社会传统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又可以借此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地笋民间信仰运行的方式及其组织形式,从而为其他有需要的社会组织提供借鉴意义,为社会的有序化做出一点贡献。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5-12 2014年第4期 2014 4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
控抗苗寨 鼓藏节 杀牛祭祖 传统困境 文化重构 |
作者: 杨杰宏 |
摘要: 在现代性为背景的“非遗”的双重语境下,控抗村鼓藏节一方面呈现出传统信仰根基逐渐淡化,节日的展演与狂欢功能不断强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又显现出传统文化的强健的再生能力: 它不断利用、吸纳时代的合理性因素得以重构与再生。传统本身构成了现代性的有机构成,它不仅为现实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注入了动力。控抗苗寨鼓藏节为考察当下“非遗”概念的国内实践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地方性文本。 |
《运动精品》 68-70 2024年第10期 2024 10 运动精品 |
---|
湘西苗寨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 |
作者: 杨铙音 、闫岩 、权翠 |
摘要: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工作的稳步推进,地处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逐渐有振兴之势,然而在现代化、多元化发展以及“快餐式”的高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社会转型趋势下,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侵蚀、破坏和滥用,成为村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道路上需要面临的新问题。如何保持村寨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依托国家政策与政府主导发展造就的良好基础外,还必须深入地方,分析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村寨的体育文化资源,同时处理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基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地笋苗寨特色体育文化项目特点及分类、体育旅游开发现状、游客参与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开发路径,力求深入推进乡村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让位于偏远山区的湘西苗寨焕发新的活力,推动湘西苗族地区旅游经济蓬勃发展,进而传承和弘扬湘西苗族地区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 |
《国学》 218-223 2023年第3期 2023 3 国学 |
---|
西江苗寨吃新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作者: 陈艳丽 、杨孝军 、杨桂花 |
摘要: 吃新节是苗族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节日之一,在旅游发展的推动下,吃新节从村落仪式发展为共享节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西江苗寨作为一个游客量巨大的少数民族旅游村寨,传统节日众多,节日氛围浓厚,文章以西江苗寨传统节日“吃新节”为研究对象,探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吃新节里礼物的交换和流动、吃新节仪式上对于家庭、村寨和祖国的祝福,各项民族活动的开展、以及婚姻的缔结等方面来看西江苗寨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而得出西江苗寨的吃新节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着促进社会交往、促进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48-55 2019年第1期 2019 1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
旅游民族文化法制千户苗寨西江模式 |
作者: 刘俊 |
摘要: 我国民族地区乡村很多,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其中之一。因受益于天然的地理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已然发展为国内外有名的民族旅游胜地,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形塑了独具特色的"西江模式"。通过阐释该模式下隐含的法制逻辑,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凸显的法制问题,提出在民族法制文化语境下的路径建构。研究方法上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力求论证旅游产业开发中只能在法制的框架内进行利益寻觅,旅游规划固然强调经济的发展,但依法而行更是其中应然命题。因此,如何通过法制的方式既保护民族文化又促进旅游村寨经济发展尤其关键。 |
《现代管理》 234-241 2025年第1期 2025 1 现代管理 |
---|
乡村振兴文斗苗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作者: 刘文康 、刘媛 |
摘要: 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尤为重要的一步,贵州省作为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但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在取得一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无法避免的挑战,这说明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的措施还需改进。本文以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且被贵州省重点建设的民族村寨——锦屏县文斗苗寨为例,文斗苗寨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内涵、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回流,来确保社会效益的优先性;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及依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打造特色小寨,来保证其经济效益。 |
《开发研究》 59-62 2013年第2期 2013 2 开发研究 |
---|
低碳理念旅游产品设计西江苗寨贵州 |
作者: 王计平 、李敏敏 |
摘要: 在对贵州西江苗寨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认知度、游客景区内停留时间、旅游产品满意度及旅游产品期望等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平寨民俗风情寨、东引低碳田园度假区、羊排苗族神话村、南贵低碳农庄乐园、营上茶香文化综合服务区5大旅游功能分区,美食、银饰、蜡染和刺绣、雕刻及乐器5大系列旅游商品及多个旅游项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西江苗寨加强低碳旅游宣传,打造低碳民族品牌,加快民族旅游产品转型与升级,推行低碳服务设施等对策。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1-14 2021年第6期 2021 6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
旅游原住民地方性感知典型苗寨PCI |
作者: 余庆 、殷红梅 、王晓丹 |
摘要: 从原住民感知体验视角出发,根据地方理论,立足民族村寨核心吸引力的开发与保护,基于雷公山25个典型苗寨的调研数据,引入潜在冲突指数PCI,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揭示旅游发展对民族村寨原住民地方性感知水平、维度、内部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雷公山典型苗寨原住民地方性感知水平较高,内部存在民族文化感知差异、环境感知差异、旅游发展感知差异、生活场景感知差异、生活成本感知差异;该区域差异还较小,但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进程中,个人属性、发展周期、经济区位、民族文化与管理制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共同对原住民地方性感知产生作用.基于这些差异,可将该区域原住民群体划分为生活场所关注型、人居环境关注型、旅游发展悲观型、旅游发展认可型、民俗文化关注型等5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地方性挖掘与保护的建议. |
《农业与技术》 150-154 2025年第3期 2025 3 农业与技术 |
---|
网络文本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行为 |
作者: 高红艳 |
摘要: 为了解民族村寨旅游者行为特征以提升旅游者体验质量及旅游目的地吸引力,论文通过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者行为与体验特征。研究发现:苗族文化体验、认知是重要出游动机,出游群体以家庭与朋友结伴组合为主,出游集中在节假日及暑假等时间段,旅游者在住宿、饮食及观赏体验的选择中偏好能呈现民族文化特色与地方性的民宿、长桌宴、苗装旅拍等文化类体验项目。景区商业化、交通不便以及物价较高等现象是民族村寨旅游者的消极感知点。民族村寨景区在发展中应更加重视旅游者的地方性文化的感知质量,加强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民族文化体验场域营造。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91 2018年第2期 2018 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旅游社区居民类型相对剥夺感贵州西江苗寨 |
作者: 蔡克信 、蔡溢 |
摘要: 分类学与类型学是事物分类研究的两条基本路径。基于类型学的研究路径,以社会心理学中的相对剥 夺感为理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社区居民的心理感知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由双重相对剥夺者、横 向相 对剥夺者、纵向相对剥夺者、双重相对满足者四类群体构成的旅游社 区居民类型二维模型。再以此对贵州西江苗 寨景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四种理论类型均存在对应的居民群体。结合贵州西江景区的发展,分析了旅游社 区居民类型分化的影响因素,并指出社区居民的相对剥夺心理感知具有多重影响,地方政府在 目的地治理中应尤 其重视对双重相对剥夺者和横 向相对剥夺者的心理疏导。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1-124 2021年第3期 2021 3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产业西江千户苗寨 |
作者: 刘阿丽 、李忠斌 |
摘要: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进而转化为优势产业,是未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的重点。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文化产业也在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但我国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薄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基于此,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全面分析了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瓶颈问题以及提升对策,旨在为其他特色村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9-63 2013年第4期 2013 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
民族旅游文化变迁社会发展黔东南苗寨 |
作者: 高婕 |
摘要: 民族旅游是一种游客以进入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中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生活、感知民族文化为主要活动的旅游形式,民族文化是其核心吸引物。对于少数民族村寨而言,开展民族旅游一方面会促使其传统民族文化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乡村的现代化与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通过个案研究,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民族认同及价值观三个方面展现民族旅游促发的文化变迁与社会发展图景,并探讨这种变化的特点。 |
题名 | 作者 | 来源 | 数据库 | 操作 |
---|
1 | 人类学视域下苗族神性“文化空间”的变迁研究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 刘晓妍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 | 期刊 | |
2 | 化屋苗寨民间信仰体系四维建构论 | 汪春春 、黄秀蓉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 | 期刊 | |
3 | 土家族传统妇幼保健知识的类型、文化特征与价值 ————对鄂西兴安村的人类学考察 | 罗钰坊 、梁正海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 | 期刊 | |
4 | 贵州西江苗寨旅游开发研究述评 | 周真刚 、罗宇昕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 | 期刊 | |
5 | 文化展演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以西江苗寨为例 | 杨桂花 、杨孝军 、陈艳丽 | 《村委主任》 2023年第3期 | 期刊 | |
6 | 民族旅游地区妇女幸福感的多维透视:生成机理与影响机制 | 范香花 、许春晓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 | 期刊 | |
7 | 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以黔东南郎德苗寨为例 | 田敏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 | 期刊 | |
8 | 乡村振兴视域下村寨博物馆集群发展研究 ——以西江苗寨为例 | 杨贵芝 、刘银丽 、杨亮 |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 | 期刊 | |
9 | 论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有序化 ——以靖州地笋为例 | 俞晖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 | 期刊 | |
10 | 贵州控抗苗寨鼓藏节:“非遗”概念实践的地方性文本 | 杨杰宏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 | 期刊 | |
11 | 湘西苗寨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以地笋苗寨为例 | 杨铙音 、闫岩 、权翠 | 《运动精品》 2024年第10期 | 期刊 | |
12 | 以节为媒:从西江苗寨吃新节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陈艳丽 、杨孝军 、杨桂花 | 《国学》 2023年第3期 | 期刊 | |
13 |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的法治维度 ——以贵州雷山县“西江模式”为例 | 刘俊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9年第1期 | 期刊 | |
14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初探 ——以锦屏县文斗苗寨为例 | 刘文康 、刘媛 | 《现代管理》 2025年第1期 | 期刊 | |
15 | 低碳民族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 王计平 、李敏敏 | 《开发研究》 2013年第2期 | 期刊 | |
16 | 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村寨原住民地方性感知差异研究
——以雷公山典型苗寨为例 | 余庆 、殷红梅 、王晓丹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 | 期刊 | |
17 |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民族村寨旅游者行为研究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 高红艳 |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3期 | 期刊 | |
18 | 基于相对剥夺感的旅游社区居民类型研究 ————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 蔡克信 、蔡溢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 | 期刊 | |
19 |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 刘阿丽 、李忠斌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 | 期刊 | |
20 | 论民族旅游开展背景下的文化变迁与社会发展 ——以黔东南苗寨为例 | 高婕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 | 期刊 |
出版物经营(出版物批发、出版物互联网销售)新出发(鄂)批字第1073号 电子出版物制作(鄂)电制证字第001号 音像制品制作(鄂)音制证字第01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鄂)字第00975号
正在努力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