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来源 | 数据库 | 操作 |
---|
1 | 再谈“走出语文课堂‘无我’和‘失语’的困境” ——高中语文课堂唤醒教师主体意识的路径 | 李秋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 | 期刊 | |
2 | 革命历史与女性英雄塑造 | 刘杰 | 《鹿城学刊》 2024年第3期 | 期刊 | |
3 | 论纪录片创作的理念介入 | 孙辉 |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第17期 | 期刊 | |
4 | 职业学校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 ——以安徽省部分中职学校为例 | 陈赛红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 | 期刊 | |
5 | 大写的“人” ————品味原著探究主体意识 | 于芙蓉 |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 | 期刊 | |
6 | 从“阿古顿巴”到“傻子”--论阿来对民间人物的重塑 | 满黎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 | 期刊 | |
7 | 儒家政治担当的主体特征探析 | 王建浩 、高海燕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 期刊 | |
8 | 浅论编导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主体意识 | 王海旭 | 《西部广播电视》 2019年第13期 | 期刊 | |
9 | 论张抗抗作品主体意识的流变 | 欧艳婵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 | 期刊 | |
10 | 成人书就的恐怖故事 ——解析池莉的长篇小说《大树小虫》 | 王欣汀 | 《南腔北调》 2024年第11期 | 期刊 | |
11 | “境遇剧”中的视听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 刘亚律 | 《江西社会科学》 2025年第2期 | 期刊 | |
12 | 论诗歌翻译之中性策略 | 张默 |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4年第2期 | 期刊 | |
13 | 主体的凸显--李渔拟话本小说 "叙事干预"略议 | 孙福轩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 | 期刊 | |
14 | 先秦儒家"天论"的演进及意义 | 桑江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 | 期刊 | |
15 | 《欲海狂潮》与《榆树下的欲望》关系比较 ——也论戏曲主体意识的把握 | 高鸿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 | 期刊 | |
16 | 乡村自治中村民主体意识的回归 | 张纬武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 | 期刊 | |
17 | 机辅翻译教学中的译者主体意识培养 | 吴颖 、阙紫江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2期 | 期刊 | |
18 | 回归与超越:翻译研究走向生活世界 | 康秦齐 、楚军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 | 期刊 | |
19 | 凌叔华小说《酒后》中的女性意识 | 张君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 | 期刊 | |
20 |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 温旭秀 | 《读写算》 2018年第2期 |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