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登录 | 注册
机构登录
《医学信息》 91-92 2016年第27期 2016 27 医学信息 |
---|
标准化沟通重症监护失禁皮炎 |
作者: 窦超 、孟琪 、高春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标准化沟通在降低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个护理单元。 A护理单元为对照组,按传统方式沟通后处理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B护理单元为实验组,按标准化沟通后处理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比较两医护单元在处理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状况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处理的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处理的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医护标准化沟通方式在降低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状况上有显著的效果。 |
《医学信息》 281-282 2016年第15期 2016 15 医学信息 |
---|
标准化沟通病情观察临床带教 |
作者: 李亚 、杜鹃 、陶君萍 、陶娟 、胡亮 |
摘要: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作为标准化沟通方式在烧伤外科实习护生病情观察能力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12月,引入(SBAR)沟通方式,建立护生观察与报告病情的标准化沟通模式,通过培训规范护生对烧伤患者资料的收集、评估过程。结果开展标准化沟通培训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提高,操作考试中与沟通和评估有关的操作得分提高,<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化沟通方式使护生整体分析烧伤患者的病情,提高病情观察能力及与患者沟通能力、促进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护生学习效率及团队协作能力,使护生对烧伤外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93-298 2020年第2期 2020 2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
---|
概念图标准化沟通护理本科教育 |
作者: 柳秋实 、王永芳 、李慧 、张传坤 、宋俊岩 、解霜雁 |
摘要: 目的 评价概念图结合SBAR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学课程实施后的效果。方法 方便取样,分别选择某医学院校大三年级护理本科学生2015级(100例)、2016级(99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学生入学先后顺序,2015级为对照组,2016级学生为实验组。通过内科护理学期末成绩、自设学习主动性和满意度问卷、自觉内科护理学学习压力、支持性沟通量表、评判性思维能力、病例汇报时间等分析教学改革的应用效果。结果 内科护理学授课后,实验组学生的沟通能力(74.59±5.48)和评判性思维能力(19.08±3.49)总分高于对照组(72.27±6.68,16.74±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内科护理学期末成绩(76.89±11.79)、学习满意度均分(4.22±0.39)高于对照组(73.52±16.28;4.09±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内科护理学自觉学习压力(3.21±0.99)比对照组(3.60±0.7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小组案例汇报所用时间(17.18±3.64)短于对照组(20.30±3.4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学生在学习主动性、辅导与咨询沟通能力、有效负面反馈沟通能力、思想开放思维能力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概念图结合SBAR模拟教学对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思维能力、支持性沟通能力、学习满意度、学习成绩和学习压力有一定帮助,需要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其他方向护理本科生中尝试推广使用,以更加客观评价该教学法的效果。 |
《卫生职业教育》 78-79 2015年第21期 2015 21 卫生职业教育 |
---|
标准化沟通护生基础护理学 |
作者: 申洪娇 、王春玲 |
摘要: 目的探索在中职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教学中引入标准化沟通的方法。方法实验班在实训操作中加入标准化沟通训练,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两班操作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成绩较为优秀,且对标准化沟通评价较好。结论在中职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教学中引入标准化沟通,有利于培养护生沟通交流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1228-1232 2021年第12期 2021 12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
---|
氯气中毒标准化沟通模式应急救治护理管理 |
作者: 张伟 、袁莉萍 、陶秀彬 、张先翠 、范婷婷 |
摘要: 目的:总结群体氯气中毒患者的应急救治以及护理管理方法,以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流程,促进急救水平的持续提高.方法: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调用院内应急队员并实行分组制,共分为6组,采用急诊科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每组成员责任到人,相互合作.根据患者氯气中毒症状分为刺激反应、轻、中、重中毒4级,并进入相应的诊疗区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治疗.结果:共收治45例氯气中毒患者,其中28例(62.2%)表现为轻度刺激症状;16例(35.6%)表现为轻度中毒症状;1例(2.2%)表现为中度中毒症状.经过吸氧、解除呼吸道痉挛、高压氧治疗等有效的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合理的急救流程以及多学科合作是成功救治的基础,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救治及护理可以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成功率. |
《齐鲁护理杂志》 154-156 2020年第23期 2020 23 齐鲁护理杂志 |
---|
CICARE标准化沟通CT检查安全教育防护 |
作者: 康宁波 、吴宝玉 、张亚群 |
摘要: 目的:探讨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在CT检查前辐射安全教育与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76例接受放射科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CICARE标准化沟通护理;比较两组CT检查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心理状态评分、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CT检查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怀疑、人际障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放射科CT检查中应用CICARE标准化沟通护理,对患者CT检查前辐射安全教育和防护有直接的管理效果,可以提升防护知识掌握率及工作安全性,对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有益处。 |
《齐鲁护理杂志》 140-142 2023年第15期 2023 15 齐鲁护理杂志 |
---|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心血管ICU生活质量 |
作者: 周艳芳 、刘素艳 、王希娟 |
摘要: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C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1日~2022年11月30日C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排秩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比较两组CCU入住时间与住院时间、CCU入住期间不良时间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量表)]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C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CCU入住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WHOQOL-BREF中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CCU患者中具有良好效果,可降低CCU入住期间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C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卫生职业教育》 152-153 2020年第9期 2020 9 卫生职业教育 |
---|
急诊护理风险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胸痛预检分诊 |
作者: 郭雪 、李少坤 、陈慧媛 |
摘要: 目的分析风险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急诊科接诊的130例急性胸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实施传统急诊护理,实验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滞留时间、高危胸痛识别率、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急诊分诊时间、急诊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高危胸痛识别率(93.85%)、分诊准确率(96.92%)、患者满意度(95.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76.92%、75.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风险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提高高危胸痛识别率,值得推广。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183-1187 2017年第9期 2017 9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程序化监护标准化沟通模式心内科 |
作者: 韩双双 、甘雨霞 、牟园芬 |
摘要: 目的:探索早期识别心内科患者潜在危重病的程序化监护方案,建立病情早期预警工作流程以及科学有效、规范统一的医护沟通模板。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2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ing score,MEWS)的程序化监护方案联合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沟通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监护汇报方案,观察14 d,比较2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入住ICU率、医患满意率、护士对患者病情"十知道"知晓率;分析观察组实施前、实施第7天及实施第14天MEWS值与护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3.92%vs.18.00%)、入住ICU率(0.00%vs.5.00%)、医患满意率(99.02%、97.06%vs.93.00%、90.00%)及护士对患者病情"十知道"知晓率(91.18%vs.7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EWS值与护理级别呈正相关,且实施前、实施第7天及实施第14天相关系数rs分别为-0.683、-0.724及-0.895(P<0.001),随着方案的实施,MEWS评分与护理分级的相关性越高。结论:基于MEWS的程序化监护方案联合SBAR模式用于心内科,可早期识别"潜在危重病",促进医护有效沟通,减少意外事件及入住ICU的发生,提高医患满意率;且MEWS值可为制定护理级别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在心内科建立病情早期预警工作流程以及科学有效、规范统一的医护沟通模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齐鲁护理杂志》 138-140 2023年第1期 2023 1 齐鲁护理杂志 |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标准化沟通AECOPD病情评估 |
作者: 彭玉玲 、马艳艳 、尤敏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4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MEWS,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比较两组转入ICU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无创通气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转入ICU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无创通气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AECOPD患者在MEWS基础上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时效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1-24 2021年第8期 2021 8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
---|
儿科急诊护理管理标准化沟通模式微信平台 |
作者: 龚瑜 、李敏敏 、宋培琴 |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现状—背景—评估—沟通(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接诊的86例急诊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每组均由9名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的行为目标达成度、护理质量,以及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18.60%(8/43)](P <0.05)。观察组护士的团队协作、自主决策、共情与共同参与、团队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保证性、有条性、可靠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儿的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可降低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的行为目标达成度和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恢复。 |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56-61 2023年第10期 2023 10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
---|
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介入手术转运德尔菲法患者安全 |
作者: 李尔清 、毛怡君* 、鱼丽荣* 、范惠 、刘海利 |
摘要: 目的 基于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构建介入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介入手术患者ISBAR转运交接单。将2022年9月-11月在陕西省某三甲医院200例行介入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实施ISBAR转运交接,比较两组患者交接缺陷事件发生率、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单书写质量以及护士交接班工作满意度、患者(家属)满意度。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交接缺陷事件发生率(7.4%)、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0.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交接单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交接班工作满意度、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手术患者ISBAR转运交接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降低转运交接相关缺陷事件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
《齐鲁护理杂志》 27-30 2023年第22期 2023 22 齐鲁护理杂志 |
---|
护理交接班焦点循环管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信息化集束化 |
作者: 辛颖 、韩玉萍 、宋珊珊 、李娜 、潘金金 、祝筠 |
摘要: 目的:探讨焦点循环管理(FOCUS-PDCA)模式在急诊留观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1年4月1日~6月30日急诊留观室患者实施常规交接班,对2021年8月1日~10月31日急诊留观室患者实施FOCUS-PDCA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患者交接班耗时、护士对交接班的评价[采用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HES)]、护士专业自我效能感、患者对交接班的评价[采用患者床边交接班感知量表(PVNC-BR)]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交接班耗时短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HES、专业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FOCUS-PDCA模式能有效改善急诊留观室护理交接班质量,提高护士专业自我效能感。 |
《全科护理》 1435-1437 2016年第14期 2016 14 全科护理 |
---|
沟通流程标准化医护沟通 |
作者: 黄亚芳 、马红梅 |
摘要: 介绍沟通流程标准化模式(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医护沟通中的应用形式和有效性,提出我国目前医护人员应用 SBAR沟通模式需要提高依从性和沟通技巧,探索我国今后在临床和医学教育中提高医护人员对 SBAR 沟通模式的信息传递方式、范围和跨专业合作等方面的实践指导。 |
《齐鲁护理杂志》 27-29 2020年第4期 2020 4 齐鲁护理杂志 |
---|
CICARE标准化沟通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前列腺癌根治术排尿困难 |
作者: 陈晴峰 、金璐 |
摘要: 目的:探讨CICARE标准化沟通联合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FTS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CICARE标准化沟通联合FTS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尿时间等,排尿困难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干预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CICARE标准化沟通联合FTS护理应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患者排尿困难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贵州医药》 658-660 2023年第4期 2023 4 贵州医药 |
---|
标准化沟通模式高危新生儿分娩方式产前访视抑郁症状依从性 |
作者: 刘陇萍 、闫利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高危新生儿母亲产前访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高危新生儿母亲78例,随机分为沟通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访视,沟通组在对照组产前访视的基础上给予标准化沟通模式护理,两组护理方法都持续到孕妇娩出高危新生儿前1~3 d。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抑郁症状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沟通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沟通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沟通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高危新生儿母亲产前访视中的应用能促进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新生儿母亲的依从性,还能提高满意度,且并不会影响分娩方式。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135-137 2024年第4期 2024 4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
---|
急诊心肌梗死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抢救成功率 |
作者: 李仁芳 、肖琳 、唐海燕 、杨敏 |
摘要: 目的 分析予以心肌梗死患者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护理以及实施传统诊疗模式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运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二次手术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等抢救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开展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具有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
《护理研究》 3249-3251 2012年第34期 2012 34 护理研究 |
---|
实习护生标准化病人护患沟通 |
作者: 曾琴 、张绍蓉 、李燕萍 、胡正委 |
摘要: [目的]探索应用我院已培训考核的护患冲突场景下的标准化病人(SP)培训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临床实习护生中随机抽取40名进行沟通能力测试,之后按培训脚本设置的护患冲突场景,让护生扮演临床护士与考核合格的SP进行沟通,以培训护生的沟通技能,当受训护生已经完全掌握脚本内容并领会到其中的沟通技巧后,再以相同方法行沟通能力考核,并将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生沟通能力总得分有很大提高,其中收集信息、给予信息和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方面的能力提高最为显著.[结论]选择临床真实的护患冲突案例为依据编写脚本并培训SP,用合格的SP对护生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能明显提高其沟通能力. |
《卫生职业教育》 100-101 2015年第1期 2015 1 卫生职业教育 |
---|
标准化病人医患沟通模拟教学 |
作者: 赵铁夫 、许学敏 、马涵英 、温绍君 、闫春霞 、王玲 、秦天霞 |
摘要: 目的 评价标准化病人在医患沟通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 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2007级和200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85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教改组,以术前《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为模拟教学场景,对照组应用传统模式教学,教改组应用标准化病人教学,在临床实习阶段应用SEGUE量表评估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结果 教改组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SEGUE量表评估中,客观评价得分和主观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将标准化病人引入医患沟通教学中,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为其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
《中国医学伦理学》 1394-1397 2018年第11期 2018 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
---|
医患沟通学生标准化患者医学生沟通技能 |
作者: 门月华 、李薇薇 、王艺萌 、姜薇 、张春雷 、谢志强 、李健 |
摘要: 目的 构建具有不同医学背景的分层学生标准化患者(SSP)体系,应用于医学生沟通技能培训,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分别在大学通识教育阶段(A组)、基础医学学习阶段(B组)、临床见习实习阶段(C组)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遴选医学生作为SSP进行培训.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中随机抽取36名,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8).每阶段培训安排3次教学,时长约90分钟,间隔3~4天进行,总时长180分钟,共培训2个阶段.试验组分为3个小组,每阶段培训在A、B、C三组SSP中轮转.对照组分为3个小组,固定由A(B、C)组SSP配合完成,不进行轮换.通过专家考核、SSP印象评分、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专家考核中,试验组在语言表达、副语言信息、沟通效果评价方面优于对照组.试验组SSP印象评分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显示86.1%的学生认为分层SSP培训对提高沟通技能更为有效.结论在沟通技能培训中应用分层SSP可显著提高培训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题名 | 作者 | 来源 | 数据库 | 操作 |
---|
1 | 医护标准化沟通在降低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 窦超 、孟琪 、高春华 | 《医学信息》 2016年第27期 | 期刊 | |
2 | 标准化沟通方式在烧伤外科实习护生病情观察能力训练中的应用 | 李亚 、杜鹃 、陶君萍 、陶娟 、胡亮 |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5期 | 期刊 | |
3 | 概念图结合SBAR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 柳秋实 、王永芳 、李慧 、张传坤 、宋俊岩 、解霜雁 |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期 | 期刊 | |
4 | 标准化沟通在中职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中的运用 | 申洪娇 、王春玲 |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第21期 | 期刊 | |
5 | 基于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突发群体氯气中毒患者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 张伟 、袁莉萍 、陶秀彬 、张先翠 、范婷婷 |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 | 期刊 | |
6 | 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在CT检查前辐射安全教育与防护中的应用 | 康宁波 、吴宝玉 、张亚群 |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23期 | 期刊 | |
7 |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CCU患者中的应用 | 周艳芳 、刘素艳 、王希娟 |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5期 | 期刊 | |
8 | 风险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效果评价 | 郭雪 、李少坤 、陈慧媛 |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第9期 | 期刊 | |
9 | 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监护方案联合现况-背景-评估-建议模式在心内科的应用 | 韩双双 、甘雨霞 、牟园芬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 | 期刊 | |
10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对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 | 彭玉玲 、马艳艳 、尤敏 |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期 | 期刊 | |
11 | 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价值 | 龚瑜 、李敏敏 、宋培琴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8期 | 期刊 | |
12 | 介入手术患者ISBAR转运交接单构建与应用 | 李尔清 、毛怡君* 、鱼丽荣* 、范惠 、刘海利 |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10期 | 期刊 | |
13 | 焦点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室护理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 | 辛颖 、韩玉萍 、宋珊珊 、李娜 、潘金金 、祝筠 |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2期 | 期刊 | |
14 | 沟通流程标准化模式在医护沟通中的应用现状 | 黄亚芳 、马红梅 | 《全科护理》 2016年第14期 | 期刊 | |
15 | CICARE标准化沟通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 陈晴峰 、金璐 |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4期 | 期刊 | |
16 |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高危新生儿母亲产前访视中的应用分析 | 刘陇萍 、闫利娜 | 《贵州医药》 2023年第4期 | 期刊 | |
17 | SBAR标准化沟通及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 | 李仁芳 、肖琳 、唐海燕 、杨敏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 | 期刊 | |
18 | 护患冲突场景中标准化病人培训护生沟通能力的研究 | 曾琴 、张绍蓉 、李燕萍 、胡正委 | 《护理研究》 2012年第34期 | 期刊 | |
19 |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模拟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 赵铁夫 、许学敏 、马涵英 、温绍君 、闫春霞 、王玲 、秦天霞 |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第1期 | 期刊 | |
20 | 分层学生标准化患者在医学生沟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 门月华 、李薇薇 、王艺萌 、姜薇 、张春雷 、谢志强 、李健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11期 | 期刊 |
出版物经营(出版物批发、出版物互联网销售)新出发(鄂)批字第1073号 电子出版物制作(鄂)电制证字第001号 音像制品制作(鄂)音制证字第01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鄂)字第009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