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登录 | 注册
机构登录
《东方收藏》 87-89 2023年第10期 2023 10 东方收藏 |
---|
民国时期装裱纸镶绫边纸装裱 |
作者: 侯雁 、方圆 |
摘要: 民国时期的书画装裱持续时间短、装裱材料简陋,因而尚未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文章研究了民国时期特殊的纸镶绫边、半绫装形制的装潢,并通过讨论来自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民国时期书画作品,总结这一时期装裱的形制、用料及常见伤况。民国时期装裱由于采用纸质材料替换绫绢材料,对画心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被再次收藏后通常会进行修复和重装,因此这一时期的装裱样式很难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文章将以《罗家伦行书对联》为例,对民国时期的书画装裱增补一些书面记录。 |
《大连大学学报》 39-43 2015年第1期 2015 1 大连大学学报 |
---|
明代吴门装裱汤姓 |
作者: 刘兆程 |
摘要: 明代是装裱业的大发展时代。此时期装裱技艺承前启后,呈现出地域性强的特点,各地相较,吴门装裱尤为出色。而吴门诸多裱工中,汤姓可以说是一个装裱的名门望族,除装裱技艺精湛外,其书画鉴定、交友等事颇多却历来却不被重视,因此,对其进行汇总考证,对明代的书画收藏研究是有帮助的。 |
《书画世界》 24-27 2023年第7期 2023 7 书画世界 |
---|
分析检测保护修复装裱 |
作者: 熊志杰 |
摘要: 《沈振名花卉虫介条屏》是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古画,三级文物。该文物裱件断裂破损严重,且画心与装裱材料严重老化,强度几乎丧失,书画裱件脆化严重,在打开卷曲的书画时,手轻轻触碰到纸张时就会出现撕裂。为科学地修复该书画作品,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利用现代仪器对画心组织结构、绢丝纤维的老化情况分别进行了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文物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制订了修复方案。修复的难点是拼接画心、加固绢丝,揭、托画心和全色。修复好的画心在装裱时采用了原有的装裱形制,并根据画面颜色与内容选配了合适的绫绢材料及颜色。 |
《东方收藏》 108-110 2024年第3期 2024 3 东方收藏 |
---|
碑帖拓片装裱修复技艺 |
作者: 冯维 |
摘要: 碑帖拓片是对历史事件真实、科学及有效的记录方式,是纸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碑帖拓片的装裱是一门特殊工艺,其操作过程不同于一般的纸质文物,装裱能够对拓片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沈阳故宫博物院受辽阳博物馆委托装裱修复的一批碑帖拓片为例,介绍了碑帖拓片的托裱过程、修补技术及装裱形式,并提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强化对碑帖拓片的保护。 |
《国画家》 69-71 2024年第1期 2024 1 国画家 |
---|
书画装裱框架窗口力场 |
作者: 陈砚丹 |
摘要: 装裱对书画作品的意义重大,就其功能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从艺术心理的角度来看,书画的装裱作为一种人为设定的框架,一方面它对观者的观看行为划出了边界,为观者提供了审美观照的具体窗口;另一方面它固定了力场的范围,加强了肉眼对绘画作品之内容的关注。 |
《现代纺织技术》 42-44 2008年第1期 2008 1 现代纺织技术 |
---|
唐卡织绣装裱市场价值产品开发 |
作者: 张可桢 、沈干 |
摘要: 织绣唐卡是高度发达的纺织工艺与西藏地区的佛教信仰沉淀和交融的结晶,是旅游纪念品和拍卖市场上最受国内外来宾青睐的艺术品.从织绣唐卡的历史、制作工艺、装裱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纺织技术在织绣唐卡上的体现.用现代纺织技术对传统织绣唐卡进行开发,将给东西部纺织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会,对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
《丝绸》 23-28 2015年第8期 2015 8 丝绸 |
---|
云纹图案丝绸古书画装裱 |
作者: 顾春华 、陈力 |
摘要: 针对云纹图案在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图像与装裱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纹图案类型、色彩、布局及使用形式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云纹图案在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的使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独作为主题纹样构成图案;二是作为龙、凤、仙鹤等动物纹的辅助纹样,第二种使用形式最为丰富.云纹色彩多与图案中的主题纹样相同,以米色、黄色、灰色等为主.云纹多表现得较为图案化,有朵云、连云、流云等几种造型. |
《书画世界》 12-15 2023年第11期 2023 11 书画世界 |
---|
最大信息保留原则潘玉良装裱保护 |
作者: 王时运 |
摘要: 安徽博物院收藏有4000余件潘玉良艺术作品,其中大部分书画作品在入藏前都经过装裱,其装裱用材和装裱样式体现了20世纪初期的西方书画装裱特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何“最大化”保留书画作品的原裱信息,是书画作品保护修复领域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文章以《坐小凳女人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科学仪器对文物的材质、微观形貌等方面的检测,全面获取装裱用纸的种类以及保存状况信息,深入挖掘原裱的艺术风格,以期科学合理地保护该幅作品。 |
《东方收藏》 124-126 2025年第1期 2025 1 东方收藏 |
---|
地契文物修复装裱 |
作者: 张雅妮 |
摘要: 地契是指房地产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不动产权利的书面证明,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且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深入探讨地契修复与装裱的技艺,首先追溯地契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揭示其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随后,基于笔者的实践,详细阐述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最晚至民国时期,共计7份大小不一的地契及相关纸质资料的修复过程;接着,强调地契装裱的步骤及其重要性;最后,深入思考纸质文物的保护价值与展示价值,指出在保护地契等纸质文物免受损害的同时,也应注重其文化价值的传播与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这些历史遗产。 |
《丝绸》 33-39 2014年第8期 2014 8 丝绸 |
---|
凤纹图案绫古书画装裱织物 |
作者: 顾春华 |
摘要: 针对绫织物之凤纹图案在古书画装裱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图像分析与装裱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凤纹图案类型、色彩、布局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用于装裱中国古书画的凤纹图案主要有云凤纹、云凤鸟纹、龙凤纹等几类,其中云凤鸟纹根据凤和鸟的数量及不同的排列布局,又可分为一凤一鸟、一凤二鸟、二凤二鸟及二凤四鸟四种形式;凤纹图案色彩主要有米色、黄色、灰色、绿色等,其中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米色调、黄色调使用最多;图案组织形式为散点式四方连续;凤纹绫织物多用于装裱手卷天头、隔水等部分. |
《东方收藏》 113-115 2023年第4期 2023 4 东方收藏 |
---|
祖宗像装裱修复修复理念科学保护 |
作者: 戴仁广 |
摘要: 本文介绍的清代戴氏《祖宗像》为民间藏家的藏品,原件病害较多,又因藏家的保管知识匮乏,对藏品折裂处使用大量透明胶进行粘连,导致文物遭受二次损害。为科学严谨地重新装裱修复该藏品,本文从《祖宗像》的含义引入解析藏品价值,同时通过分析检测制定了详细的修复计划,并深入思考“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两种修复理念,提出《祖宗像》修复后如何科学保护的相关建议,最终实现《祖宗像》重焕光彩、继续承载寄托思念的使命。 |
《丝绸》 36-42 2013年第8期 2013 8 丝绸 |
---|
八达晕锦图案设计古书画装裱 |
作者: 顾春华 |
摘要: 从八达晕锦主要特征角度出发,分析了八达晕锦和四达晕锦的特征及纹样布局,设计手法及色彩图形,认为用于装裱书画的八达晕锦图案主要由圆形、方形、菱形等大型几何框架交叉组合而成,纹样多为龙、凤等动物纹及莲花、牡丹、梅花等花卉纹;在设计八达晕图案时,可以从框架、骨架线等元素变换,使设计耳目一新.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6-484 2022年第3期 2022 3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书画装裱浆糊淀粉提取A型淀粉B型淀粉 |
作者: 龚德才 、樊婧 |
摘要: 书画装裱所用浆糊的传统小麦淀粉提取工艺只能制得粗制淀粉,含有A型淀粉、B型淀粉和蛋白质等多种成分。为了解这些不同成分对浆糊及装裱书画的影响,并改进小麦淀粉提取工艺,进而更好地保护书画,通过离心分离法筛分粗制淀粉,获得精制淀粉(即A型淀粉)和残渣淀粉(以B型淀粉为主),对比分析精制、残渣、粗制淀粉浆糊性能及其对裱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制淀粉浆糊的糊化程度、黏度、剥离强度最大,精制淀粉浆糊薄膜光滑性、均匀性、柔性最佳,并且精制淀粉浆糊涂布纸张具有最为理想的柔韧性和耐老化性能,而B型淀粉及蛋白质是降低浆糊性能的主要原因。为改善浆糊及书画的性能,建议在小麦淀粉传统提取工艺中增加离心分离法,制作精制淀粉浆糊。研究成果也为书画及相关纸质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引入了一种新方法,扩大了热机械分析在文物保护材料中的研究和应用范围。 |
《社会科学前沿》 523-533 2023年第2期 2023 2 社会科学前沿 |
---|
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短视频抖音平台上瘾模型 |
作者: 张文奕 、黄娜 |
摘要: 随着非遗保护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推进,相关技术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作为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修复古代美术作品的专业技术,对此进行传播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基于抖音粉丝数量排名前13的相关账号,应用TOPSIS法对视频传播的优劣方案进行量化分析,同时依据上瘾模型的四个主要环节,构建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短视频传播互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众更加偏爱专业性、大众性、历史性的视频内容。并由此提出了调查对象知识焦虑的内部触发、为用户设计多变的筹赏阶段等促进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相关视频运营的策略。 |
《丝绸》 63-67 2017年第6期 2017 6 丝绸 |
---|
罗布林卡格桑颇章唐卡装裱纺织品数字化染料金线 |
作者: 泽金 、杨海亮 、周旸 、刘剑 |
摘要: 西藏格桑颇章陈设唐卡众多,由于陈列环境的影响已致唐卡多处受损,尤其是唐卡上装裱装饰的纺织品更为严重.文章以白度母布画唐卡为例,分析唐卡上纺织品的类型、染料、形制等信息,数字化保存这些唐卡的制作技艺与精美图案,同时也为后期修复保护提供数据依据.研究认为,唐卡中装饰装裱纺织品除了平纹绢,另有彩带、织入合金线的妆花缎、绮、五枚锻、五彩夹缬等,色彩丰富的染料来自红花、槐米、靛青、单宁类染料等植物染料,这些都是唐卡经典制作风格的元素.通过数字化手段解析唐卡的纺织工艺,对长期陈设唐卡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题名 | 作者 | 来源 | 数据库 | 操作 |
---|
1 | 民国时期书画装裱初探 ——以《罗家伦行书对联》为例 | 侯雁 、方圆 | 《东方收藏》 2023年第10期 | 期刊 | |
2 | 明代吴门汤姓装裱工汇考 | 刘兆程 |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 | 期刊 | |
3 | 清代《沈振名花卉虫介条屏》的保护修复 | 熊志杰 | 《书画世界》 2023年第7期 | 期刊 | |
4 | 谈谈碑帖拓片的装裱修复技艺 | 冯维 | 《东方收藏》 2024年第3期 | 期刊 | |
5 | 窗口与力场 ——书画装裱的功能阐释 | 陈砚丹 | 《国画家》 2024年第1期 | 期刊 | |
6 | 织绣唐卡的探究及其市场价值 | 张可桢 、沈干 | 《现代纺织技术》 2008年第1期 | 期刊 | |
7 | 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之云纹图案研究 | 顾春华 、陈力 | 《丝绸》 2015年第8期 | 期刊 | |
8 | “最大信息保留”原则在书画修复中的应用与思考 ——以安徽博物院馆藏潘玉良书画保护为例 | 王时运 | 《书画世界》 2023年第11期 | 期刊 | |
9 | 从残破到完整 ——地契修复与装裱的实例研究及探索 | 张雅妮 | 《东方收藏》 2025年第1期 | 期刊 | |
10 | 古书画装裱绫之凤纹图案研究 | 顾春华 | 《丝绸》 2014年第8期 | 期刊 | |
11 | 清代戴氏《祖宗像》修复探析 | 戴仁广 | 《东方收藏》 2023年第4期 | 期刊 | |
12 | 古书画装裱中八达晕锦图案的研究与设计 | 顾春华 | 《丝绸》 2013年第8期 | 期刊 | |
13 | 小麦淀粉浆糊中A型、B型淀粉及蛋白质对书画装裱的影响研究 | 龚德才 、樊婧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 | 期刊 | |
14 | 基于上瘾模型的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短视频运营策略研究 ——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 | 张文奕 、黄娜 |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2期 | 期刊 | |
15 | 唐卡装裱纺织品的研究 ————以西藏唐卡为例 | 泽金 、杨海亮 、周旸 、刘剑 | 《丝绸》 2017年第6期 | 期刊 |
出版物经营(出版物批发、出版物互联网销售)新出发(鄂)批字第1073号 电子出版物制作(鄂)电制证字第001号 音像制品制作(鄂)音制证字第01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鄂)字第00975号
正在努力加载中...